茶道渊源与讲究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茶道由茶礼、茶规、茶法、茶技、茶艺、茶心这六事构成,称作茶道六事。

茶道由茶礼、茶规、茶法、茶技、茶艺、茶心这六事构成,称作茶道六事。
茶道修习便是经过茶道六事来证悟茶道精神。
茶道修习的要点不是技,而是心。
要修习茶心,又有必要从修习茶技开始,明白这个道理,才可以谈茶论道。

禅宗与茶道文明的根由

和尚喝茶前史悠久,因茶有“三德”,利于森林修持,由“茶之德”生发出禅宗茶道。 和尚种茶、制茶、喝茶并研制名茶,为我国茶叶出产的开展、茶学的开展、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。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,源于我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明代乐纯著《雪庵清史》并列居士“清课”有“焚香、煮茗、习静、寻僧、奉佛、参禅、说法、作佛事、翻经、悔过、放生……”,“煮茗”居第二,竟列于“奉佛”、“参禅”之前,这足以证明“茶佛一味”的说法是于真万确。
1、尚喝茶的前史由来已久。《晋书·艺术传》记载:敦煌人单道开,不畏寒暑,常服小石子,所服药有松、桂、蜜之气,所喝茶苏而已。
2、居士《食论》中说:苦茶,久食羽化,与韭同食,令人体重。
长时间喝茶可以“羽化”,大约便是唐代卢金所说的“六碗通仙灵;七碗吃不得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”。与韭菜同食,能使人肢体沉重,是否真如此,尚无人验证。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,以“居上”相等定与佛门有缘。
3、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,呱呱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。《天门县志·陆羽传》载:或言有借晨起,闻湖畔群雁喧集,以翼覆一婴儿,收畜之。

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茶道,学习茶道不但可以修身养性,还能增加如兰的气质。那么茶道源于何处?有些日本人以为源于日本,其实茶道在我国的前史已经很久了。

在唐朝或许更久之前,喝茶已经成为我国古代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。在唐代《封氏闻见记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无不饮者。”唐吕温在《三月三茶宴序》中对茶宴做了十分生动的描绘,比方品茶气氛的高雅、韵味的美好等。

古代人十分喜欢喝茶,尤其是古代的文人。他们把喝茶作为一件很高雅的事,并且对茶叶、水、茶具都十分考究。

文人喝茶,考究的是一种境界,茶香扑鼻,让人心情舒畅、安静闲和。盛唐时期,喝茶不到成为人们日子中不行短少的日子习俗,而且茶诗也成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唐代诗人卢仝在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中说:“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枯闷。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全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”诗中所说便是喝茶的不同境界。

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对茶情有独钟,比方他有一首诗里写到“佳茗似佳人”,可见苏东坡对茶的喜欢程度。

公元1191年,日本和尚荣西将茶种从我国带到日本,从此日本的种茶业才开展起来。公元1259年,南宋末年,日本南浦照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。他与寺院和尚沟通茶宴,并将喝茶程序带回日本。日本才有了茶道。日本《本朝高僧传》也有记载:“南浦照明由宋归国,把茶台子、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。”

公元1536年~1598年,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,总结出茶道四规:和、敬、清、寂。

可见,日本的茶道源于我国。我国人重视精神层次,轻仪式。我国人一直把泡茶作为一种很简略的日常日子小事来对待,那一套程序杂乱的喝茶方法对我国大众来说根本不适用。所以,我国传统茶道程序没有书面的规则。

在我国茶道文明中,还有一种民间习俗——斗茶。

斗茶,又名“斗茗”、“茗战”,这里的“茗”便是茶的意思。斗茶,其实便是比较茶叶的好坏。据考证,斗茶在唐代就开始流行起来,多见于福建建州,此处以出产贡茶而闻名于世。

转自于中佛网

佛学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

2019-8-7 11:03:15

面相

面相十二宫分布

2019-7-18 11:55:38

搜索